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解放军攀峭壁悬崖多受伤 换绳发药配手套护膝解决

  初冬时节,在工事林立、严阵以待的蓝方阵地前,第54集团军某师经过连续几十个小时的激烈战斗,各项作战数据频频刷新。更为可喜的是,这支整建制出动的部队在这场实战化程度较高的自主对抗中,训练伤情并没有明显增多。

  当前,随着实战化训练强度不断加大,部队出现训练伤在所难免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实战化训练强度越大,训练伤发生率就必然增高。记者在深入该集团军部队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:只要训练方法科学得当,训练伤是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的。

  一个险难课目“转危为安”的启示——

  实战化训练与训练伤频发之间没有必然的“传导链条”

  今年年初,该集团军某步兵团一项实战化训练课目经论证后,鸣锣开训。

  这项名为“侦察报知行动”的课目瞄准步兵特战多能化,官兵需要攀登陡峭悬崖,在环境险恶的丛林潜伏生存……经过重重考验,深入“敌”阵地摸清情况。

  然而开训不久的一组数据让该团领导坐卧不安:官兵有的在攀岩过程中磕伤、碰伤,有的遭遇毒虫叮咬皮肤受损,还有的跌落河中险些出现事故……

  “再这么练下去,就算到了敌前沿也成了残兵弱将。”“实战化训练架不住这么多训练伤啊。”一时间,该课目面临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尴尬。

  “实战化训练必然带来训练伤频发吗?”带着这个问号该团领导深入调研后发现,实战化训练与训练伤频发之间没有必然的“传导链条”,虽然训练难度、危险系数增加,但只要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充分、组训方式科学合理,就能避免不必要的伤情。

  该课目经过精心准备再次施训时,除了在训练前期加入场地攀登、心理胆魄等专项训练,许多配套的细节也得到改进:更换弹力更小的攀登绳后,磕伤情况大幅减少;防虫抗敏药膏随身带,官兵再也不怵丛林生存;人手一副手套、护膝,避免了官兵在高速滑越绳索时手指和膝盖受损……

  实战化训练水平提高了,训练伤却并没有增加。该集团军总结推广这个团的经验,指导部队推行安全防护组训法,建立起体能训练、技能训练和战术训练3大类的程序标准体系,把重点课目的组训规程和标准一一细化。如今,该集团军部队越抓实战化训练就越重视安全,越安全就越敢上难度,实战化训练逐渐迈入良性循环的科学轨道。

  一名新兵伤情被“小题大做”的背后——

  增强科学防护意识能有效避免许多无谓的训练伤

  去年,该集团军某旅举行新兵仰卧起坐比赛,新战士胡锦成用尽全力比赛后,觉得腰有点疼,但他自己并没当回事。

  谁知训练一结束,得知情况的班长叶强就送胡锦成去了卫生队,经军医诊断为轻微腰肌劳损,要休息一周。那一周,胡锦成先后接受了4次理疗、两次复查,每晚叶班长还为他进行按摩护理,直到他生龙活虎地重返训练场。后来,胡锦成在新兵考核中取得仰卧起坐项目第一名。

  “一名新兵伤情为何‘小题大做’?因为我们认识到不少训练伤出现的有些‘冤’,主要是官兵科学防护意识不强导致的。”该旅领导提供的一份5年前的调查显示:近七成受访官兵认为受点伤无关紧要,近四成受访班长承认不会判断伤情。为此,该旅以科学防护为突破口,将预防关口前移,定期组织安全防护常识教育。

  “酸加、疼减、麻注意!”叶强说,这是官兵总结的一个顺口溜,说的是运动训练后要区分酸和疼,如果是酸就没事,如果是疼就要多加注意。以前哪些动作容易导致骨折、拉伤、脱臼,带兵骨干一没概念、二不知咋预防,现在通过安全防护常识教育,人人熟知训练伤防护常识。

  该集团军依托体系医院定期举办训练伤防护技术培训班,为每个连队培养1-2名训练伤防护骨干,提高基层卫生骨干训练伤诊疗水平。他们编印下发《军事训练健康保护200问》《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知识手册》等小册子,不断提高官兵自我防护意识,使“危不施训、险不练兵”的现象得到切实纠正。

  一套“经典课目”取消折射的进步——

  科学施训是实战化训练实现高效与安全的“金钥匙”

  俯卧撑、仰卧起坐、深蹲起立,持续不停各100个。这是基层非常普遍的“经典课目”,人称“3个一百”。

  “以前做俯卧撑,不注意就有人趴着偷偷休息。”该集团军某团领导介绍说,后来他们取消了“3个一百”,推广新式训练法。四级军士长安军峰曾在教导队当过教练班长,他演示了“屈膝式”“抱胸式”等5种新的仰卧起坐样式,每种只做30个随后休息30秒,然后换一种样式,如此往复。

  “长时间刺激同一个部位,肌肉就容易受伤。”安军峰说,新训法使腰腹的不同肌肉群都得到锻炼,和“3个一百”耗时相当且强度更大,但官兵并不觉得难承受。

  一套“经典课目”的取消,折射出训练观念的进步。面对实战化训练强度不断加大的新常态,该集团军把抓好基层带兵骨干作为“龙头”,组织各类训练骨干集训,专门安排驻地体院和医院专业人员讲授运动学原理、人体生理知识,教育引导官兵把循序渐进、循环训练、区别对待等科学施训理念融入日常训练当中。

  科学的训练理念推动了军事训练方式的转变。记者在该团观摩了一次投弹训练,开始的针对性热身环节中,官兵“抖抖胳膊压压腿、场上跑上三五圈”的现象不见了,带队干部直接把官兵拉到健身室。教练员指着墙上的人体生理状况挂图,指导战士们哪个器械专练哪个部位、怎么练更高效。

  投弹训练有了专门的准备活动内容,不再简单地以出出汗为评价指标,重点是让脉搏频率升上去,再通过充分放松慢慢降到正常值。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训练很快使官兵做好了充分的体能准备,教练员把官兵拉到训练场,继续传授“挥臂、扣腕、蹬地、送髋”4个要领。如此这般,就连第一次参加投弹的新战士,都轻松投过了及格线。

  实践证明,科学施训是实战化训练实现高效与安全的“金钥匙”。该集团军作训和卫生部门联合实施的调查数据显示,经过综合治理,近年来整个集团军部队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大幅下降,“训多伤多”的怪圈已经被打破。(特约记者 丁雅涵 李胜强 通讯员 刘 斌)